IEC 62281:2004
英文原名:Safe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lithium cells and batteries during transport
中文译名:运输途中原电池和二次锂电池及蓄电池组的安全
本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4年首次发布,是第一部专门规范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性的国际标准。它旨在与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UN Recommend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以及 UN38.3 试验程序保持一致,帮助制造商、运输商和监管机构对锂电池的运输风险进行管理。
IEC 62281:2004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锂电池及其组合,包括:
不论是空运、海运、铁路还是陆路运输,只要涉及锂电池,均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IEC 62281:2004 引用了 UN38.3 试验内容,明确锂电池产品在运输前必须通过以下项目的测试:
测试项目 | 名称 | 目的说明 |
---|---|---|
T.1 | 高度模拟试验(低气压) | 模拟飞机运输时的低压环境(如15000米) |
T.2 | 热循环测试 | 模拟电池在极限高低温交替下的性能表现 |
T.3 | 振动试验 | 模拟运输过程中的连续振动 |
T.4 | 冲击试验 | 模拟跌落、磕碰或碰撞过程的机械冲击 |
T.5 | 外部短路试验 | 模拟意外短路对电池的热安全影响 |
T.6 | 撞击/挤压试验(仅适用于一次电池) | 检验电池在外力作用下是否起火或爆炸 |
T.7 | 过充试验(仅适用于可充电二次电池) | 模拟充电器失控情况对电池的影响 |
T.8 | 强制放电试验(针对电芯) | 模拟极性接错时电芯是否异常反应 |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有效验证电池在运输途中的抗环境、抗冲击、抗滥用能力。
IEC 62281:2004 要求电池制造商或出口商需提供以下信息:
产品标识:必须清楚标明额定电压、容量、型号、制造商、正负极方向等;
包装标识:包括锂电池运输标签、危险标识(Class 9,适用于大量运输);
附加文件:UN38.3 测试报告、运输安全数据单(MSDS)、装箱单、装运声明;
特别包装说明:建议加装内盒分隔、抗震衬垫、防短路盖帽等结构防护;
此外,对于超过一定能量密度(如100Wh)的锂电池,需使用额外坚固外包装,并配备应急处置说明。
IEC 62281:2004 是该标准的第一个版本,其后经历多次修订,最新版为 IEC 62281:2021。两者的主要差异包括:
比较项 | 2004版 | 2021版 |
---|---|---|
适用范围 | 所有一次和二次锂电池 | 增加了设备含电池的运输要求 |
测试细节 | 基于早期UN38.3版本 | 与最新UN38.3试验内容完全对齐 |
标签要求 | 比较宽泛 | 明确规定运输标签样式与尺寸 |
文件与记录保存 | 无强制要求 | 明确提出需保留运输合规性记录 |
包装规范 | 建议性描述 | 更加细化,如对每层电池隔热、衬垫等提出硬性要求 |
IEC 62281:2004 的发布是锂电池行业运输安全标准化的重要里程碑。它:
首次将锂电池纳入运输安全技术体系;
奠定了 UN38.3 测试结构框架的行业接受度;
推动了锂电池制造商建立产品安全验证制度;
为后续标准演进(如 IEC 62281:2016 / 2021)提供了基础模型。
对早期出口企业和交通运输行业而言,该标准起到了明确指引和降低运输风险的作用。
IEC 62281:2004 虽然是早期版本,但在当时为全球锂电池行业运输安全提供了统一标准。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其后续版本(如IEC 62281:2021)已经更加成熟、精细、具有强制性。企业在设计、测试、运输锂电池产品时,应始终以最新版标准及UN运输法规为依据,确保全球合规与产品安全。
如需获取 IEC 62281:2004 标准中英文术语对照、UN38.3测试模板、或锂电池运输合规指南,我可为您整理相关资料。是否需要?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