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与试验方法》 是一部专为电动汽车高压锂电池系统制定的国家标准,属于锂电池领域中测试强度较高、安全等级要求严苛的标准之一。以下是该标准的详细解析(大于500字):
标准编号:GB/T 31485-2015
标准名称: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与试验方法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时间:2016年1月1日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该标准适用于 额定电压 ≥ 60V 的动力锂电池系统(包括电芯、模组、PACK系统),主要用于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整车上的动力储能装置。
与电动自行车、工具电池不同点:
电压等级更高(可达800V以上)
能量密度更大(几十 kWh 至上百 kWh)
使用环境更复杂(高温、高倍率、大电流)
安全要求远超普通消费类电池标准
标准重点在于通过模拟极端滥用和失效工况,验证电池系统的本体安全性,测试项目涵盖:
将电池组正负极短接,要求电池不应爆炸或起火;
测试温升控制能力和过流保护响应速度。
将电池以1C或更高倍率过充至电压上限的1.5倍或持续到失效;
验证 BMS 和化学体系的抗过充能力。
模拟控制系统失效,电池被放至电压下限以下;
要求无热失控、无泄露、无起火。
对电池施加250kN(千牛顿)以上的机械挤压;
模拟车辆碰撞、电池包被挤压的场景;
要求不爆炸、不起火。
用直径5~8mm的不锈钢针刺穿电芯;
模拟内部异物、金属颗粒、制造缺陷导致的内短路;
是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终极考验。
将电池加热至130℃ ± 2℃,持续30分钟;
检测热失控自启动温度(TTS)是否在安全范围。
在-40℃~+85℃之间循环变化若干次,模拟昼夜温差;
检测壳体密封、化学稳定性与性能保持能力。
电池置于明火上方烧灼130秒;
检测是否爆炸、是否火焰飞溅;
模拟车辆起火、碰撞二次燃烧。
特性 | 说明 |
---|---|
高压适配性 | 针对≥60V甚至800V级动力电池系统制定 |
高能密度限制 | 要求电芯和模组能量密度与热安全性平衡 |
多层保护评估 | 包括电芯、模组、整包、热管理系统、BMS的多层次测试 |
测试强度远超普通标准 | 火烧、针刺、挤压试验均属于极限破坏类验证 |
面向整车应用 | 强调电池与整车匹配后在真实事故条件下的系统响应能力 |
标准编号 | 应用领域 | 测试强度 | 备注 |
---|---|---|---|
GB/T 36972-2018 | 电动自行车电池 | 中低 | 无针刺、无火烧、无过充破坏性试验 |
SJ/T 11808-2022 | 电动工具电池 | 中 | 有短路、过充、跌落等测试 |
GB/T 31485-2015 | 电动汽车电池 | 极高 | 针刺、挤压、火烧等高强度滥用测试 |
UN 38.3 | 运输安全 | 中 | 更偏向于运输环节振动、低压测试 |
IEC 62660-2 | 电动汽车电芯 | 高 | 偏向循环寿命、充放电、容量测试等 |
提高整车安全性:为电动汽车在碰撞、起火、热失控等极端场景下提供安全冗余;
约束电池厂设计规范性:电池企业必须按照该标准设计测试,通过OEM主机厂准入门槛;
防止热失控事故蔓延:强调模组隔热、爆炸泄压、防热蔓延设计;
推动电池材料升级:促使企业选择更安全的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和抑制剂;
有助于国际接轨:测试项目与 IEC、SAE、UL 等国际标准基本对应。
GB/T 31485-2015 是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行业最核心的安全类强测试标准之一,其测试项目涵盖了从电芯级到系统级的多种滥用、碰撞、热失控工况,具有极强的工程指导性和行业准入意义。特别在新能源车辆起火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该标准是企业合规、车辆安全保障的基础。
如您需要各项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判定准则、与UL 2580或IEC 62660标准对比,我可以继续补充详细内容。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