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火热八月,奋进当“夏”!广州白云大地一派繁忙景象。 在白云区美丽健康产业园,诗妃(广州)智能制造基地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赶制订单,冰蓄冷技术的使用助基地实现绿色低碳运营;在白云新城CBD,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正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高地;在白云西部,珠江河畔,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分项工程施工已近尾声,办公区整体即将交付,将加快推动形成未来产业集群…… 白云区在广州发展战略格局中承载着重要功能定位和发展任务,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当下,白云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发展定位,以走在前列的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倾力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发展平台,加快构建“六大千亿级+六大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我们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作出怎样的贡献?”踔厉奋发的白云人正在用行动作答。 向新而行:“四化”转型助化妆品产业“发新芽” 2023年,白云区全产业链化妆品规(限)上企业已突破500家,贡献产值超过350亿元,化妆品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白云区化妆品产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走进“白云美湾”美丽健康产业园的诗妃(广州)智造基地,研发、称量、乳化、灌装、包装等标准车间洁净明亮。该基地首期15条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日产能达75万件;8台AGV智能机器人可24小时进行仓储运输作业……数智化场景在该基地随处可见。 “扎根白云18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全品类创新研发投入,拥有50多项专利,目前,有数万款产品远销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广东诗妃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诗妃”)董事长张申俊深有感触道,“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目前,诗妃积极进行数智化转型,公司研发的“美湾互联”数智化系统平台将在今年10月全面上线。该平台将优化管理流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到今年8月,基地二期15条自动化生产线也将启用,估计我们今年的销售额能增长30%以上,未来实现年产值6亿元的目标。”张申俊信心满满道。 化妆品产业是白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白云区“6+6”现代产业集群中的千亿级支柱型产业之一。白云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白云美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高位统筹领导产业发展,连续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陆续建设了白云美湾研究院集群、众妆联集采集购平台、美妆工业互联网三大“强基工程”,出台“美湾九条”专项扶持政策,推进白云美湾“1+9”重点工作,赋能千亿级“白云美湾”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下,白云区提出“知识化”“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的“四化”路径,通过提升化妆品产业的“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化妆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工业转型升级,让“老树”不断发出“新芽”。 “原料是化妆品行业的‘芯片’。最终到达C端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其质量、功效、安全性正取决于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广州白云美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丙国介绍,白云建设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目前已入驻11家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技改升级、联合挂牌、产品共研等科技赋能服务。研究院集群自主研发的神经酰酯、三黄舒敏植萃、人参美白多酚等13款化妆品原料已实现市场化,累计产出可转化配方超5000款,吸引了众多化妆品企业的关注与合作。 “高校科研人员在未来几年将逐步输出更多国产化可替代的高性价比原料。”蔡丙国认为,白云区围绕“研发”“设计”“品牌”三个维度,通过“知识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摇篮”。白云区美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白云区围绕“数字+人工智能”培育数智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集采众购,支持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白云把这些化妆品数智化转型示范工厂的经验,总结凝练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化妆品行业数智化转型工作模式,推动规模以上化妆品制造企业“应转尽转”。 在“绿色化”方面,白云区正以美丽健康产业园五龙岗片区为试点,提供绿色化解决思路及方案,鼓励化妆品企业积极开发应用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和绿色低碳产品,大力推广绿色工艺技术,开展光伏屋顶等绿色改造,降低生产用能成本,提高企业发展可持续性。 创新高地:完整构建新型储能领域创新价值链 2023年12月,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白云,是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该储能中心是第一家由产业应用侧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中心。 近年来,伴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安全的影响越发引发关注。新型储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能量生产和需求在时间、空间以及强度上不匹配的问题。 2023年12月,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储能中心”)落户白云,是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该储能中心是第一家由产业应用侧企业(南方电网)牵头组建的创新中心。 储能中心为何选择落户白云?“作为企业负责人,我们深刻感受到白云的区位好、营商环境好、工作作风务实高效,对白云的未来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陈建福表示,白云区500千伏北郊站是“西电东送”在广州的落点,峰谷差大、输电走廊和站址资源紧张、负载率高,能够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广东省能源局推荐布局独立储能电站的三大500千伏变电站供电片区之一。“因此,选址白云也是综合考虑技术因素的结果。” 国家储能大厦是储能中心研发总部办公场所,位于白云新城储云街。在一楼的展示厅里,每一位来访的客人都通过生动的展示系统了解到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相关领域和技术装备。 目前,储能中心正全面开展储能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的开发、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其中已有4项技术全球领先。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高新华介绍,该创新中心将完整构建新型储能领域创新价值链,拉动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超2000亿元营收贡献。 我国新型储能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广东提出了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的总目标。白云聚焦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构建起“总部+示范基地+产业园区”的新型储能产业布局,竞逐新型储能“万亿”赛道。2023年,白云区新能源、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突破500亿元。 高新华介绍,目前,储能中心重点打造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正在全力建设中,规划了220千伏变电站和多个功能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系统测试及实景验证平台。随着储能中心的加速建设,将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型储能企业、创业团队等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软硬件研发条件,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面集聚白云区。 据了解,储能中心自落户白云以来,已经快速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一批龙头企业入驻白云,包括东阳光、上海良信、珠海冠宇、西安迅湃等。一条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的新型储能产业链正加快形成。 白云区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白云区在财政资金、用地配套、人才支持等方面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给予全力保障;并积极为储能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应用场景支持,同步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构建高品质新型储能产业生态,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储能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创新策源地。 深化改革土地流转逾9700亩 眼下,江高镇新楼村的蔬菜大棚下,种满了红芥菜、西兰苗、羽衣甘蓝等多个优质蔬菜品种,无农药种植、自动化喷淋建设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这是白云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一个大项目,主要由广东安圜绿天然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而成,涉及流转土地面积约1090亩,农户460余户,投资金额超过8000万元。 “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村内土地多为分散种植,成本高、效率低。随着老人年事渐高,村内农田荒废弃耕现象时有发生。”新楼村党总支书记梁玉云告诉记者,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村内用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激活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在白云区供销联社土地流转业务相关负责人李剑锋看来,在“百千万工程”的牵引下,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农田从零散型经营向规模化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能。“交给专业的公司规模化经营,大家不仅可以获得比之前更丰厚更稳定的地租,而且还能腾出时间就近打工,增加收入,就业机会也更多。”新楼村村民代表说道。 “这个项目已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安圜农业积极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带动当地农民临时用工达3万多人次,促进农民增收超过400万元。”广东安圜绿天然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建设成为融合的一、二、三产业特色典范和智慧农业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园区、无农药绿色食品产业化生产的智慧产业园区。2024年到2026年,预计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6000万元,三年累计利润收入约3600万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白云区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对接民生所向,明确了12个领域108项改革任务,并在其中选取了民科园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改革、深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试点建设、“四个促进年”专项行动等十项改革任务,作为今年年度重点工作,以改革手段解决难点、堵点,力争在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白云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是农业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工作的全国试点,通过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机制,整合平整分散在农户手中的承包地,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模化再流转,并对承包50亩以上连片土地的经营主体进行扶持补贴,破解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提升土地价值。 截至2024年6月,白云区实现土地规模化流转9706亩,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超过2500万元,引入14家优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调研手记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储能市场持续向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