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209-1990《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是我国煤矿行业对井下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的通用技术基础标准,为煤矿防爆设备特别是使用电源的本安系统(包括锂电池供电设备)提供了本质安全防爆设计的依据。
以下是该标准的详细解读(大于500字):
项目 | 内容 |
---|---|
标准编号 | MT 209-1990 |
标准名称 | 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
所属行业 | 煤炭行业标准(MT) |
发布单位 | 原煤炭工业部 |
实施日期 | 1990年8月 |
当前状态 | 仍为现行有效标准 |
适用范围 | 煤矿井下使用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
适用于安装在煤矿井下有爆炸性气体或煤尘环境中的以下设备:
仪器仪表类设备(如瓦斯检测仪)
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本安型手机)
电池供电设备(如本安型灯具、巡检机器人)
通讯、测控设备
各种电源、信号转换设备
尤其对 锂电池供电本安设备的电路、电源、防爆接口、元器件选择、能量限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标准定义:
本质安全型设备(ia/ib) 是指在设计、制造和使用条件下,其电路在正常工作状态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能,不足以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常见的本安等级:
Ex ia I Ma:煤矿用最严等级,可用于Zone 0危险环境;
Ex ib I Mb:适用于Zone 1,有中等安全等级要求。
所有输出电路在最不利故障条件下,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火花能、热效应不得引燃甲烷/煤尘爆炸混合物;
对于 12V、24V 及以下的锂电池供电设备,必须加入限流、限压、限功率设计;
电池电路应有冗余保护装置(双重保险丝、冗余MOS管等)。
所有电气器件需通过冗余/隔离设计;
严格要求单点故障下设备仍需维持“本质安全”状态;
需要通过本安验证测试(包括短路、开路、温升测试等);
如设计为“Ex ia”等级,需能承受两种独立故障状态仍不引燃。
元器件选型需具备认证资质(电容、电感、电阻功率、稳压器等);
设有**最大安全储能电容(<20μF)和限流电阻(>100Ω)**设计指导;
对**电容放电时间常数(RC)**提出具体要求,确保通断安全;
强调光耦、电磁隔离、屏蔽措施,防止寄生耦合打火。
测试项目 | 说明 |
---|---|
正常工作温升试验 | 所有元器件在连续工作状态下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度 |
单点故障模拟试验 | 模拟元器件失效、电路开短路,观察是否点燃甲烷 |
火花能量限制试验 | 验证电路在开关操作、异常电弧下是否引爆气体 |
电容放电试验 | 放电至安全阈值时间不得超过规定限值 |
电池短路保护试验 | 模拟锂电池输出端短路,验证是否起火/爆炸 |
安全间距/爬电距离 | 满足电气安全绝缘要求(≥0.5mm~6mm不等) |
设置稳压限压元件(如TVS、LDO、锂电保护芯片);
输出端电压、电流必须小于点燃限值(甲烷为 0.29mJ);
电池管理系统(BMS)也需符合本安电路设计原则。
必须采用密封防爆壳体(IP65~67);
设置泄压通气口(防止内部积气引爆);
电芯需选用内阻稳定、热稳定性强的本安型锂离子单体。
标准 | 说明 |
---|---|
GB 3836.1 / .4 | 爆炸性气体环境通用标准,本标准为其行业落地应用 |
MT/T 1051-2007 | 专门针对矿用锂电池的安全技术标准,参考了MT 209基础设计原则 |
IEC 60079-11 | 国际本安标准,与MT 209内容一致但略有差异 |
GB 31241-2014 | 提供锂电池通用安全性能标准,MT 209更注重本安场景 |
MT 209-1990 是煤矿行业中井下用电设备的本安防爆设计基础标准。对于使用锂离子电池供电的矿用设备,该标准强调:
电气能量限制是防爆核心;
单点故障不引燃是设计基本目标;
电池+BMS+电路系统必须一体化验证;
所有设备出厂前必须通过“防爆电气产品检验站”检验,并取得 防爆合格证 + MA安全标志证书。
如您正在开发煤矿井下用锂电池设备、矿用巡检机器人、本安型仪器仪表,我可协助您进行本安电路设计建议、电池包防爆结构方案、本安认证流程规划、符合 MT 209 及 GB3836 的测试条件清单制定,欢迎继续交流。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