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下面是对《GB 38031-202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特别关键的“热事件预警机制”部分的详细中文解读,结合技术背景、测试要求与实际应用建议,为锂电池系统开发与整车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GB 38031-2020》是中国针对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系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核心目标是防止热失控、爆炸、起火等事故,确保车辆在极端情况下依然具有最低限度的人员安全保障能力。
热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阶段:
阶段 | 描述 |
---|---|
初期升温 | 电芯异常工作、电气短路、BMS失控等引发温度上升 |
热失控触发 | 温度上升至活性物质开始剧烈反应(通常在130°C以上) |
热扩散 | 相邻电芯受影响,系统温度快速升高 |
起火/爆炸 | 失控产气、剧烈放热、结构损毁,极易引发二次灾难 |
当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动力电池系统应能提供不低于5分钟的热事件预警时间,供人员采取安全措施(如逃生、灭火、断电等)。
要求项 | 解读说明 |
---|---|
5分钟预警时间 | 系统必须能在电芯热失控触发前的初期阶段及时发出报警,保障乘员反应时间 |
整包火焰控制 | 热事件不能在短时间内扩散至整个电池系统,应具备热隔离设计 |
状态监测 | 需要部署电芯温度监测点、烟雾/气体传感器、压力释放装置等 |
断电保护 | 系统应支持自动断开高压输出,防止火势蔓延至整车电路 |
故障存储 | 预警触发后应存储故障码/数据,便于事故追溯分析 |
路径 | 描述 | 推荐设备/策略 |
---|---|---|
电芯温度梯度监测 | 多点布置NTC热敏电阻,判断异常升温趋势 | NTC阵列+算法识别 |
可燃气体检测 | 检测电芯释气,如CO、H₂、HF等 | PID/NDIR传感器 |
烟雾传感器 | 早期识别微量白烟、焦味等 | 光电式烟感器 |
压力/气压突变检测 | 密闭箱体内快速释压提示热事件 | 压力传感器+泄压阀 |
快速断电控制 | 结合BMS实现过温断开接触器 | BMS+继电器控制 |
热失控阻隔设计 | 模块间物理阻燃隔断,防止热传播 | 隔热板+相变材料 |
标准未规定统一试验流程,但可结合工信部目录审查规范或企业标准进行如下测试:
测试项目 | 描述 |
---|---|
热失控诱导试验 | 选取一个电芯强制过充或加热触发热失控,观察整包响应 |
5分钟预警验证 | 判断是否能提前识别并发出警报 |
模块隔热性验证 | 热失控后火焰是否蔓延到周边模组/壳体 |
烟气与气压监测 | 判断传感器响应是否足够灵敏/快速 |
场景 | 对应建议 |
---|---|
乘用车 | 温度+电压+气体三重监测,优先预警逃生 |
工程机械 | 增强结构抗热传导能力,耐压气密性更关键 |
无人平台 | 自动灭火装置 + 远程异常上报更为重要 |
船舶/矿用电池 | 推荐设置冗余热事件传感器 + 火焰抑制模块 |
标准 | 内容 |
---|---|
GB/T 31485 | 电池系统安全性试验方法 |
GB/T 31467.3 | 电池包热扩散测试与预警试验 |
UN 38.3 | 国际运输安全前置测试(过充、热箱、短路等) |
IEC 62660-2 | 电芯安全性补充测试标准 |
ISO 12405-2 | 模组/系统安全与滥用试验 |
维度 | 建议 |
---|---|
结构 | 电芯间设防火隔热板、加强通风与热隔离 |
传感器 | 模块级多点温度 + 烟气 + 电压采集 |
BMS策略 | 预警阈值灵活、具备温升速率分析能力 |
测试验证 | 做1~2个热失控诱导实验验证5分钟逃生时间 |
系统响应 | 支持自动断电+整车CAN预警推送 |
如果您正在开发:
工程机械/矿用锂电池包
乘用车/商用车动力包
特种无人系统用高压锂电系统
我可以根据您产品结构、应用场景,帮您定制一套:
热事件预警逻辑图 + 传感器布点方案 + 热扩散风险评估表,是否需要?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