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 60079-11:2023《爆炸性环境 第11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第七版标准,旨在规范用于爆炸性环境中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爆炸性气体、蒸气、雾气或粉尘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特别是那些电路本身在正常或特定故障条件下不会引发点燃的设备。
本质安全(Intrinsic Safety, 简称“Ex i”)是一种防爆保护技术,通过限制电路中的电能和热能,使其不足以引发周围爆炸性环境的点燃,从而确保设备在危险区域的安全运行。
IEC 60079-11:2023对本质安全型设备的设计、构造、测试和认证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适用于Zone 0、Zone 1和Zone 2等不同危险区域。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用于爆炸性环境中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相关设备。
适用于Zone 0、Zone 1和Zone 2等不同危险区域。
设备保护等级(EPL):
标准定义了三种本质安全保护等级:Ex ia(适用于Zone 0)、Ex ib(适用于Zone 1)和Ex ic(适用于Zone 2)。
每种等级对应不同的故障容忍度和安全因子,确保在相应区域的安全性。
电路设计要求:
限制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确保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不会引发点燃。
要求对电路进行故障分析,确保在单一或多重故障情况下仍保持本质安全。
元器件选择与测试:
对电阻、电容、半导体器件、变压器、继电器等关键元器件提出了选择和测试要求。
引入了对超级电容器、热敏器件等新型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封装与结构设计:
规定了设备的封装要求,包括最小间隙、爬电距离和绝缘强度等。
对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其在爆炸性环境中的安全性。
测试与验证:
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方法,包括热测试、点燃测试、电气强度测试等。
要求对设备进行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确保其符合本质安全要求。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