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是中国首部针对便携式电子产品中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旨在确保电池在正常使用、可预见误用和滥用条件下的电气、机械和环境安全。
适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包括但不限于:
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便携式医疗设备、手持工具、便携式通信设备等工业和专业设备
标识与警示说明:电池本体必须标注产品名称、型号、额定容量、充电限制电压、正负极性、制造商或商标,并附有中文警示说明,且标识需通过耐久性测试。
安全工作参数:电池规格书中必须明确安全工作参数,包括温度范围、电压范围和电流范围等。
安全关键元器件:如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热熔断体等,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高温外部短路:在高温条件下对电池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评估其安全性能。
过充电:对电池进行过充电测试,验证其在过充条件下的安全性。
强制放电:对电池进行强制放电测试,评估其在异常放电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低气压:模拟高海拔环境,测试电池在低气压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温度循环:对电池进行高低温循环测试,评估其在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安全性。
振动与冲击:测试电池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振动和冲击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跌落与挤压:评估电池在跌落和挤压情况下的安全性。
热滥用:测试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性能。
燃烧喷射:评估电池在燃烧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加速度冲击、跌落、应力消除、高温使用、洗涤和阻燃要求:针对电池组的多项环境安全试验,确保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安全性。
GB 31241-2014已被GB 31241-2022所替代,新标准于2022年12月29日发布,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在术语定义、试验方法、安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多项修订和完善。例如,增加了对标称电压、额定能量、参考试验电流等术语的定义,调整了温度测量方法和试验顺序,更新了高温外部短路、过充电等试验项目的要求。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车用特种动力电池方案推荐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