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资讯

水下无线充电电池系统完整方案

发布者:【浩博电池资讯】   发布时间:2025-10-13 11:10:43   点击量:8

水下无线充电电池系统完整方案涉及多个关键技术环节,以下是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案的整合思路:1. 能量传输原理选择

· 磁耦合谐振式:基于两个具有相同共振频率的线圈之间的能量耦合实现电能传输。相比电磁感应式,可实现更远传输距离和更高效率,适用于水下复杂环境。

· 电磁感应式: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间的磁场变化实现电能传输,技术成熟但传输距离有限。2. 系统设计

· 发射端与接收端设计:

· 发射端:采用弧形线圈或特殊磁芯结构,适应水下设备外形,增强磁场约束能力,减少漏磁。

· 接收端:设计轻量化、小型化的接收线圈,集成在水下设备电池仓附近,确保高效能量捕获。

· 能量传输拓扑:采用二次侧独立控制的拓扑结构,通过调节接收侧Buck变换器占空比,实现恒流、恒压充电控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效率。3. 电池选型与管理

· 电池类型:优先选择磷酸铁锂(LFP)电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约2000次),能量密度适中(约160Wh/kg),适合水下设备长期使用。

· 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实现过充、过放、过流保护,延长电池寿命。4. 热管理与防护

· 散热设计:采用水冷或自然对流散热方式,确保电池在水下高温环境下保持适宜温度。

· 物理防护:电池组外壳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材料,具备防尘、防水、防震功能,IP等级达到IP67以上。5. 通信与定位

· 通信协议:采用水下专用通信协议(如声呐通信),实现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交互,用于功率调节、状态监测等。

· 定位技术:结合水下声呐或RFID标签,实现设备与充电站的粗定位,再通过磁场感应实现精准对接。6. 环境适应性设计

· 海水介质影响:针对海水高导电性导致的涡流损耗问题,采用优化的线圈结构和频率调节策略,降低能量损耗。

· 洋流与生物干扰:设计防附着涂层,减少海洋生物附着对充电效率的影响;采用柔性线圈结构,适应洋流引起的设备姿态变化。7. 安全与可靠性设计

· 过压/过流保护:在发射端和接收端设置过压、过流保护电路,防止设备损坏。

· 故障诊断与预警: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通过传感器数据异常检测实现故障预警,确保系统安全运行。8. 成本与维护

· 成本控制:通过优化线圈设计、采用国产化元器件等方式降低系统成本。

· 维护策略:定期对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清洁、校准,确保系统性能稳定。以上方案综合考虑了水下环境特点、设备性能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可根据具体水下设备类型(如水下机器人、传感器等)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