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用锂离子电池》通常是指针对航天器(卫星、空间站、深空探测器等)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这类电池与商用锂电池不同,要求在极端条件下保持高可靠性与长寿命。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个简要的知识概览:
航天电源是航天器的“心脏”,需为推进、通信、控制、科学实验等提供稳定能源。
传统电池:镍氢电池、银锌电池。
新一代趋势:锂离子电池因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而逐渐替代。
真空环境:热传导困难,电池易过热或过冷。
辐射环境:强辐射可能破坏电解液和电极材料。
温度循环:轨道周期内经历 -100 °C ~ +120 °C 的大幅温度波动。
长寿命要求:卫星服役期通常 5–15 年,甚至更长。
高可靠性:采用航空航天级材料,严格筛选与冗余设计。
电解液改进:低气体析出,抗辐射。
热管理系统:利用热管、隔热层、加热片,保持合适温度。
电芯一致性控制:避免循环中电压差扩大。
安全设计:具备过压、过流、过温保护。
能量密度:150–220 Wh/kg(略低于民用电池,但更稳定)。
循环寿命:可达 10,000 次以上充放电。
放电深度(DOD):常规在 20–30%,以延长寿命。
自放电率:极低,适应长期储存。
国际空间站(ISS):2017 年起逐步用锂电池替换镍氢电池。
北斗、GPS、通信卫星:普遍采用空间级锂离子电池组。
探月与深空探测器:需在极端环境下可靠工作。
固态电解质锂电池:提升安全性与耐辐射性。
高比能材料(硅碳负极、高镍正极):提升能量密度。
智能电源管理:结合 AI 算法预测寿命与健康状态(SOH)。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外骨骼系统高容量电池完整的方案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