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复合翼无人机,在辽宁省大连市完成试飞。这一技术突破为无人机在多领域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持,同时也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高效能量储备:
核心技术突破:
材料优化:创新高镍三元正极与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设计,大幅提升比容量和存储效率。
温度适应性:引入超低温电解液和功能化添加剂,确保寒区环境下的离子传导性能。
安全与寿命:采用耐高温和抗低温的新型复合隔膜,以及先进的热管理与封装工艺,大幅提高了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此次试飞中,搭载新型锂电池的无人机完成了起飞、爬升、高速巡航及降落测试,累计飞行3小时,充分展示了高效能量储备能力和运行稳定性。其应用场景涵盖寒区作业、应急救援和巡逻监测,为提升无人机效率和性能开辟了广阔空间。
高比能宽温域锂电池的应用不仅推动无人机在特殊环境下的作业能力,还为电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提供了新技术支持。这项创新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技术的持续完善,这一锂电池有望在无人机物流、电动交通工具、工业设备等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构建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