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资讯

江汉大学Angew.:4.7V稳定循环的钴酸锂电池重要进展!

发布者:【浩博电池资讯】   发布时间:2024-11-18 17:11:26   点击量:1133

人们对更高能量密度的智能电子产物的追求推动了高压钴酸锂(LCO)的发展。尽管潜力巨大,但工作电压为 4.7 V 的钴酸锂材料面临着界面退化和结构坍塌等严峻挑战。


近日,江汉大学李煜宇、Xie Ming、李兆槐团队提出了一种通过精确纳米薄膜涂层和掺杂实现的集合表面结构,该结构结合了超薄 LiAlO2 涂层层和铝的梯度掺杂。这种结构不仅能减轻副反应,还能改善 LCO 表面的 Li+ 迁移动力学。同时,铝的梯度掺杂抑制了 O3-H1-3-O1 不可逆相变引起的严重晶格畸变,从而提高了 LCO 在 4.7 V 循环中的电化学稳定性。DFT 计算进一步表明,研究人员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电子电导率。因此,改性后的 LCO 在 4.7 V 下显示出 230 mAh g-1 的出色可逆容量,比 4.5 V 下的传统容量高出约 28%。为了证明其实际应用,研究人员的阴极结构在高工作电压下的全软包电池配置中显示出更高的稳定性。LCO 表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在 4.5 V 下循环 1000 次后仍能保持 82.33% 的容量。这种多功能表面改性策略为 LCO 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该成果以Scalable Precise Nanofilm Coating and Gradient Al Doping Enable Stable Battery Cycling of LiCoO2 at 4.7 V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第一作者是Yao Jia    


【工作要点】

本工作中,研究人员基于可扩展的粉末原子层沉积(ALD)技术,采用精确的纳米薄膜镀膜和掺杂(PNCD)方法,为 LCO 引入了一种多功能表面结构,并将其命名为 ALCO,该结构将超薄 LiAlO2 镀膜层与 Al 梯度掺杂融为一体。这种超薄的 LiAlO2 涂层不仅是防止 LCO 与电解质之间发生不良副反应的坚固物理屏障,而且还是 Li+ 的导体,可显著增强 Li+ 的扩散动力学。Al 梯度掺杂的策略性加入通过抑制晶格波动限制了 H1-3 到 O1 的相变,从而进一步稳定了 LCO,并通过调节 Li+ 扩散路径增强了 Li+ 扩散动力学。因此,经 ALCO 优化的 LCO 在 4.7 V 的超高截止电压下显示出 230 mAh g-1 的超强可逆容量,与充电至 4.5 V 时的容量相比提高了 28%。此外,这种改良型 ALCO 半电池在 4.7 V 电压下循环 300 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85.79%。这项研究为改善 LCO 阴极性能以超越传统电压极限这一长期挑战提供了可行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的储能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图片
图 1. a) ALCO 的集合表面结构构建过程示意图。b) 裸 LCO 和 c) ALCO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d) ALCO 的 XRD 图谱的Rietveld精修。e) 裸 LCO 和 f) ALCO 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和选区电子衍射 (SAED)。g) Al 2p 和 h) Li 1s 的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图谱。i) 裸 LCO 和 j) ALCO 中不同深度 Al 的 XPS 图谱。    
图片
图 2.a) 裸 LCO 和 b) ALCO 在 0.1 C下不同循环次数的充放电曲线。c) 裸 LCO 和 ALCO 在 4.7 V 下的速率性能。g) 裸 LCO "石墨 "和 ALCO "石墨 "全电池在 0.5 C、3.0-4.5 伏范围内的循环性能。    
图片
图片
图 3.a) 裸 LCO 和 b) ALCO 在 0.1 C 下第一个循环期间的原位 XRD 图谱和相应的充放电曲线;c) 4.7 V 下裸 LCO 和 ALCO 的 XRD 图谱;d-g) 200 个循环后裸 LCO 和 ALCO 的 F 1s 和 O 1s 的 XPS 图谱;h-i) 200 个循环后 ALCO 阴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j)裸 LCO 和 k)ALCO 电极在 4.7 V 下循环 200 次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图片

图 4.a) 裸 LCO、ALCO,b) 裸 Li0.25CO 和 Al0.25CO 表面模型中的优化原子结构。c) 裸 LCO、d) ALCO、e) 裸 Li0.25CO 和 f) Al0.25CO 中选定元素和总元素的 PDOS 值。

图片

图 5.裸 LCO 和 ALCO 的降解机制示意图。

【结论】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粉末 ALD 的基础上采用 PNCD 技术开发了一种 LCO 的集合表面结构。这种结构将超薄 LiAlO2 表面涂层层与梯度 Al 掺杂整合在一起,实现了 LCO 在 4.7 V 高电压下电化学性能的多方面提升。超薄致密的 LiAlO2 表面镀膜层不仅建立了快速的 Li+ 迁移通道,促进了 LCO 表面的 Li+ 传输,还形成了薄而稳定的 CEI,抑制了高电压下的界面副反应。同时,铝的梯度掺杂有效抑制了从 H1-3 相到 O1 相的不利相变,从而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DFT 计算进一步证实,通过这种协同表面改性,LCO 的导电性得到显著改善,从而显著提高了电化学性能。因此,优化后的 LCO(标记为 ALCO)在 4.7 V 电压下显示出 230 mAh g-1 的显著可逆容量,与 4.5 V 电压下的容量相比,大幅提高了 28%。此外,ALCO 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容量保持率,在 3.0-4.7 V 的电压范围内,经过 300 次 1 C 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 85.79%;在 4.75 V 的高充电截止电压下,经过 200 次 1 C 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 82.08%。这项工作阐明了一种可行的表面优化策略,可提高 LCO 在高压条件下的寿命和性能。这种集合表面结构的成功为其在其他正极材料上的应用铺平了道路,有可能彻底改变高电压、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