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博电池网讯:切入储能赛道不足2年的晟运能源,凭借深厚的电力电子和电池应用技术积淀,在储能系统领域走上了发展的快行道。 “储能电站建设易,运营难,要做到高效率、低成本运营更难。”这几乎是目前所有储能从业者的共识。对众多储能企业来说,“高效率、低成本”是目标,也是一道不低的门槛。在这其中,系统集成上承设备供应方,下接储能系统业主,是产业链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但不得不说,它也常常是被轻视的一环。 从表面上看,储能系统集成好像只是把电池、PCS、BMS、温控等设备进行了组装和集成,似乎“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有人将储能系统集成比作“攒电脑”。 可事实上,这绝非简单拼凑的过程。 晟运能源产品展示 电池、PCS、BMS、EMS四大核心设备集合了电化学、电力电子、信息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交叉学科,整体生产还需经过从研发设计,到设备选型、集成生产,再到测试验证的多个流程。 早有专家表示,储能系统集成是一项较为庞杂的业务,技术门槛极高,不仅涉及电化学、电力电子、IT、电网调度等诸多领域和技术,还要深度理解下游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实现难度最大。换言之,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准入门槛是很高的。 另一方面,随着政策推动下储能系统市场的发展,系统集成几乎成了储能企业的必争之地。据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大储系统集成商超200家,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商约20000家。已有行业人士预测,2024年或将有80%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倒下。而倒下的大多是无核心技术研发实力支撑的企业。 这样看来,成立于2014年的北京晟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运能源”)在系统集成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虽然切入储能赛道的时间不足2年,但这家企业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经验已超十载,更有除电芯外,储能系统里PCS、BMS、协调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全部自研,且有核心技术支撑。 目前晟运能源已推出大储系统PowerTank系列、用户侧储能系统PowerRack系列,以及光储直柔直流组网电源PowerLink系列多款产品,参与了武穴市石佛寺镇50MW/100MWh集中式(共享式)储能电站等多个项目。就在过去一年,其储能系统出货量已近1GWh,营收约9亿元。 项目实景图 “今年将成为晟运能源真正的销售元年,预计出货量将达3-4GWh,营收约30亿元。”晟运能源电力电子首席专家梁建钢博士表示,尚处于成长期的晟运能源,正全力施展拳脚,以深厚的电力电子和电池应用技术为支撑,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力争年内跻身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前十企业。 打造连接三方的“三好”储能系统 作为一家“老牌”能源企业,晟运能源的能源基因早已被深深印刻于的企业血液中,以“让能源更友好”为使命,脉动蓬勃而持续。 团队构成很重要。据梁建钢介绍,从技术研发到销售、运维,甚至供应链端,晟运能源的团队无一不是能源“老兵”。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家能源科技型企业,晟运能源的研发团队占比超过60%,其中不乏出身于电力电子行业和电池测试、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对变流器、电池管理、入网,以及云平台建设等领域有着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这为晟运能源在储能板块的快速进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事实的确如此,技术厚积之下,晟运能源连接三方的“三好”储能系统正在打通。 梁建钢表示,储能系统一端连接电网,一端连接电池,同时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如何与电网更好交互”、“如何让电池物尽其用”、“怎样提升用户体验”是晟运能源在进行储能系统研发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晟运能源技术人员在进行产品测试 方向既定,行动即明。针对“如何与电网更好交互”,晟运能源的突破口对准了电池储能系统与电网交互的接口--储能变流器。据悉,晟运能源一直坚持通过储能变流器的技术升级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性能、提高储能系统与电网交互的能力,提高储能系统的重要性和价值。目前,其已创新性地采用电网适稳控制技术,除了能够满足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的性能要求,对电网的适应能力也同步增强;同时,针对不同储能元件的特点,晟运能源又针对性地开发了相关储能变流器产品,使储能变流器与电池特性的结合更加紧密。 针对“如何让电池物尽其用”,晟运能源则在电池数据分析和智能运维上下起了功夫。基于对大数据和电池数据模型的纵横双向分析策略,晟运能源推出了“云链智安”锂电池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运管平台,做到对储能系统的智能监控和智慧运营,极大程度提高电池的使用效能,保障安全。 研发试验车间一角 值得关注的是,大数据时代,诊断分析的基础来源于数据收集,但要把旗下电站的所有数据全部收集起来也很难实现。为保证数据质量,晟运能源针对性开发了相应的采集和传输设备,通过前端数据的清洗和压缩,远端数据的恢复等实现了数据收集的优化,进而提升了后期诊断的准确性。 在实现“与电网更好交互”和“让电池物尽其用”之后,“怎样提升用户体验”的答案呼之欲出。晟运能源可通过针对数据的诊断和预判进行“触发式”运维,在客户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就提前发现问题,将问题前置处理,再有成熟的运维团队加持,用户体验感的问题几乎迎刃而解。 产学研结合探索前沿技术应用 “一只眼睛看到今天,一只眼睛则要看到明天”,前瞻性,洞察力,高度和远见,对于高校渊源颇深的晟运能源,是十分重要的特质。 研发团队大多出身学院派的晟运能源一直以来都延续着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径,聚焦前沿技术探讨和示范应用。 研发测试车间实景 比如对储能系统安全预警准确性的研究,通过参数分析,分析出电池可能出现故障的概率;比如对电池真实状态的评估,强化对锂电池容量、衰退状态等的准确估计;比如探索优化拓补方案,在不影响电池组整体工作效率的情况下,通过电池和电力电子结合手段,保障电池的一致性;再比如储能变流器在短时间的过载能力、短路电流等方向的优化设计,使储能在火电机组之后,真正能够扛起提升电网稳定性的大旗等等。 项目实景图 同时,晟运能源也积极和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更多地去做一些与储能相关的前沿技术的探索,同时把一些项目现场的技术问题、数据梳理出来在联合实验室中做演练、仿真,联合实验室的研究的成果也能快速在现场验证。 谈及当下激战中的储能行业以及“内卷”的价格,梁建钢表示,价格战不是晟运能源的初衷,但是行业状态客观存在。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晟运能源将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升级,降本增效,从内卷的现状中突围。 同时他还坦言,现在的储能行业发展并不正常,储能系统企业为开拓市场,被迫不断压缩利润空间,但这不会是常态。在目前的2万余家储能系统企业中,大半是“组装机”集成商,甚至还有很多贴牌商家。一旦储能电站被真正利用起来,问题就会暴露,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成熟,告别粗制滥造,走向精细化将成为必然。而秉持扎根储能行业初心,潜心技术研发创新,打磨系统集成产品品质的晟运能源,正在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储能快行道。 更磅礴的未来,已来。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