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资讯

性能更强的三元锂电池,为何会惨败给磷酸铁锂?

发布者:【浩博电池资讯】   发布时间:2025-02-11 17:02:49   点击量:317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心脏”,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续航里程等关键指标。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30%至40%,业内也有“一块电池半个车”的说法。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在推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前狂飙。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技术进步和市场格局的变化备受瞩目。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市占率已超八成,而曾经备受推崇的三元锂电池则大幅落后。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博弈和技术变迁?


2009年至2017年,磷酸铁锂电池占据绝对优势。当时,得益于新能源政策的推动,如“十城千辆”等计划的实施,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成本低、安全性高和寿命长的特点,在商用车领域大受欢迎。尽管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但在当时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下,这些优势足以让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然而,从2018年至2020年,三元锂电池开始崛起。随着新能源乘用车的兴起以及续航里程要求的提高,补贴政策也不断调整。三元锂电池凭借更高的能量密度,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一时期,三元锂电池在市场占有率上超越了磷酸铁锂电池。

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从2021年至今,磷酸铁锂电池再次反超,并稳固了其市场霸主地位。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等创新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性能。同时,其他厂商的技术进步也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不再是短板。例如,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PLUS和比亚迪的第二代刀片电池,都实现了较高的系统能量密度,足以满足中低端车型的需求。除了技术进步外,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也是其逆袭的关键。在安全方面,磷酸铁锂电池的耐热性也显著高于三元锂电池。



尽管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仍是接下来几年中主流发展路径,因为其本身具备了循环寿命长、稳定性和耐久性高、不易受高温环境影响、成本低等的特征。

1.  市场现状:
•  2024年12月数据显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占比已超80%,而三元锂电池仅为19%,呈现被逐步淘汰的趋势。
2.  成本因素:
•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约374.44元/度,三元锂电池则高达486.96元/度,80-100度电池包的成本差异可达2-3万元,影响车辆售价和市场竞争力。
3.  技术进步:
•  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如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plus能量密度突破205Wh/kg,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可达600公里,性能已不逊于三元锂电池。
•  铁锂电池循环寿命长,可达3000次以上,部分领先产品超5000次,远高于三元锂电池的1000-1500次,减少车企售后压力。
4.  安全性问题:
•  三元锂电池燃点低、燃烧速度快,逃生时间短,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品牌口碑和销量,车企更倾向于选择安全性更高的铁锂电池。

从历史上来看,动力电池发展的主线就是安全和高效,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摆脱不了这两条主线”。

想要推动锂电池的持续革新,最主要的是要在电池的材料和结构上持续的创新。在现有电池技术化学体系无法取得大幅度突破的前提下,结构创新就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在当前的动力电池市场中,可以看到麒麟电池、神行电池、金砖等不同结构形态的电池。

2020年起,比亚迪磷酸铁锂长刀电池的横空出世,就是通过结构上的创新设计,长刀电池显著提高了体积的利用效率,成功实现了500公里以上的续航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其本身的高安全性和较低的价格,磷酸铁锂电池重新超越三元锂电池,重新夺回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另外比亚迪的强劲竞争对手吉利在2024年六月底发布了“神盾”短刀电池。从发动机最高从热效率之争到电池产品比亚迪和吉利全面开战。而吉利神盾短刀电池则正是通过结构创新方面成功地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和加速性能。

甚至有行业专家现场表示,短刀电池实际上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最佳形态和最优解。而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在于,刀片电池的结构较长,内阻随之增大,容易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而缩短电芯长度可以显著降低电池的内阻,从而提升快充性能和安全性。当然,短刀电池带给行业的不仅有超高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在空间利用率上也有显著的提升。和传统模组电池包相比,短刀电池的矩阵设计显著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增加17%)、成组效率(增加12%)和整包带电量(增加24%),同时零部件减少了20%,成本降低了10%。

安全的动力电池,需要照顾到用户的每一个“隐患可能”

尽管当前的动力电池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或者是电动汽车存在着很大的顾虑,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电池安全、保值问题等等。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自燃爆炸事件频发,也难怪让消费者怀疑部分车企急于抢占新能源赛道,将技术不成熟、考虑不周到的产品强行拿到市场“圈钱”。但有专家指出,其实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厂商不负责任,而是市场使用的条件太多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千差万别的大市场而言,每个用户可能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很多时候“很寸”。


市场越来越卷,动力电池要讲效率也要讲成本

如何在控制电池的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电池的品质和安全性,不仅关乎于企业的利润水平,还关乎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谁的动力电池资源更充分、更完备,谁拥有的话语权就更多。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只有做好电池,才能做好电动汽车,才能引领汽车产业迈向更加绿色、智能的未来。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负责,更是对整个电动汽车产业未来的担当。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
  • 安全
  • 可靠
  • 环保
  • 高效
  • 高性能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 高安全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 高可靠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