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调整率(源效应)
对主输出和稳压输出,源效应为 ±0.2%;
对多路输出的辅路或无稳压输出,源效应为 ±1%;
对于稳压输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优选0.01%、0.1%。
负载调整率(负载效应)
被测路负载范围:最小载~100%标称负载,其他路输出满载;
单路输出负载效应≤±0.5%;
对输出电压小于5V或输出电流大于20A时,负载效应≤ ±1%;
对无主路的双路输出,均衡加载时的负载效应≤ ±0.5%;
对多路输出的辅路(不稳压)负载效应≤±10%;
对于稳压输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优选0.01%、0.1%。
瞬态特性(动态响应)
负载电流从额定值的25%→50%→ 25%和50% →75%→ 50%时其输出电压过冲幅度为输出电压整定值 ±5%;总的瞬态恢复时间不大于200μS。
温度系数
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时的输出电压与25℃时的输出电压的差值,应
不超过25℃时输出电压的±0.02%。
效率
标称输出状态下电源最小效率:
1≤PO≤51 W:0.09*标称输出功率的自然对数 + 0.5
PO > 51 W:0.85
峰-峰值杂音电压/有效值
输出电压<12V的模块输出端在0~20MHz频段内的峰-峰值杂音电压应<100mV。
有效值:按照不大于0.1%+20mV的标准执行,并与100mV比较,取两者中的较小值。
输出电压>12V的模块输出端在0~20MHz频段内的峰-峰值杂音电压应<200mV。
有效值:按照0.1%+5mV的标准执行。
绝缘电阻
DC/DC: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时,模块的输出端、输入端和外壳3点之间的绝缘电阻;
AC/DC: 试验电压直流500V时,模块的交流部分、直流部分对地, 交流部分对直流部分的绝缘电阻;
应满足正常大气条件下≥50MΩ。湿热条件下≥1MΩ。
绝缘强度
DC/DC
a) 输出功率大于等于10W,输入对输出承受1500V的直流电压、输入对外壳承受1050V的直流电压、输出对外壳承受500V的直流电压, 1分钟,应无击穿、无飞弧现象,漏电流小于等于1mA,。
b) 输出功率小于10W,输入对输出承受500V的直流电压1分钟、输入对外壳承受300V的直流电压1分钟、输出对外壳承受300V的直流电压1分钟, 应无击穿、无飞弧现象,漏电流小于等于5mA。
c) 输入对输出,输入对地,输出对地承受50Hz,有效值为500V交流电压1min,应无击穿、无飞弧现象,漏电流小于等于5mA。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通信电源技术条件
下一篇:我国通信电产品的标准
能量密度:125-160Wh/kg
充放电能力:5-10C(20-80%DOD)
温度范围:-40℃—65℃
自耗电:≤3%/月
过充电、过放电、针刺、 挤压、短路、
撞击、高温、枪击时电池不燃烧、爆炸。
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
80%容量保持率;
电池管理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 强,
符合国军标要求。